- 相關推薦
“大寒”中過春節(jié)、名實不符大理不通 -春節(jié)
“大寒”中過春節(jié)、名實不符大理不通
[大冬天里慶大年逆時而動],[風和日麗過春節(jié)順天應人]。
[“中氣空白”訂閏月人為過錯],[“自然會合”新發(fā)現利國利民]。
劉景田
陰歷正月初一,俗稱大年初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全國改用陽歷紀年,為了把陰歷年與陽歷年相區(qū)別,就將陽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把陰歷的元旦(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jié)。
既然正月初一冠名為春節(jié),春節(jié)就是大年初一的繼往開來。春節(jié)、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jié),春是四季之首,正月初一是一元復始,這是非常吻合的,是順理成章的。我國古老的春聯中對春節(jié)的景象和意義早有樸素的描述:“冬去春來一元復始,春為歲首萬戶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春來春去春常在,花開花落花又生”;“老者點頭辭舊歲,童子拍手迎新年”;“舊歲已跨千里馬,今年更上一層樓”。見景生情,振奮人心。然而,在現行的日歷中有近半數的春節(jié)是在“大寒”這個最冷的節(jié)氣中度過的,這些“大寒”里的春節(jié),其實不是春節(jié)。而是寒節(jié)、冷節(jié)、凍節(jié)、冬節(jié)。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并發(fā)現“春暖夏熱,秋涼冬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歸結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提出了“人與天地相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那么,我國現行的陰歷為什么要指揮著我們在大冬天慶大年,在“大寒”里過春節(jié)呢?這豈不是逆時而動,大理不通嗎?
一、陰差陽錯,是誰之過?
我對1901年—2020年的日歷進行了反復的計算和認真的研究,它含過去的105年和未來的15年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這120年中,在“大寒”節(jié)氣里過春節(jié)的就有54個,占45%,其中在“大寒”的第二天就開始了過春節(jié),真正在春天里過春節(jié)的只有66個。(其中“立春”節(jié)內60個,“雨水“節(jié)內6個)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春節(jié)(大年初一)是怎樣推算過來的?
陽歷又稱太陽歷,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回歸年為依據,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歷法將它劃分為十二個月,平均歷月30.44天,為了每月以整數計日,現行陽歷規(guī)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的2月28天,全年365天,閏年的2月29天,全年366天。
陰歷又稱太陰歷,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朔望月為基本周期,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天,再以十二個月為一年,陰歷歷年的天數是354.3672天。為取整數計日,現行陰歷大盡每月30天,小盡每月29天,陰歷的平年354天或355天;閏月年13個月,全年384天或385天。
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24個不同的位置點劃分的,其不同的位置在地球上反映出不同的天氣和自然景觀,是我國最早采用的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順序是:
(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把二十四個節(jié)氣分別配合在陰歷十二個月里,在月首的叫“節(jié)氣”,在月中的叫“中氣”。例如:立春,驚蟄,清明”是“節(jié)氣”;雨水,春分,谷雨是“中氣”。以此類推。二十四個節(jié)氣之間的間隔期以整數計日,有14天、15天、16天之不同。
為什么要“閏月”呢?陰歷年的長度比陽歷年的長度每年短近11天,也就是說相對于陽歷或二十四節(jié)氣,陰歷的日期每年大約都要提前11天,這樣下去,每個陽歷的月份都有機會排上陰歷過年。同樣會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任何一個節(jié)氣中過年。為了約束這一現象,使陰歷與陽歷和二十四節(jié)氣相和諧,就想出了陰歷閏月法。但是,采用什么樣的閏月法則,確定在那一個月閏月就成了其中的成敗關鍵。
【“大寒”中過春節(jié)、名實不符大理不通 -春節(jié)】相關文章:
春節(jié)的來歷 -春節(jié)08-07
關于春節(jié) -春節(jié)09-03
春節(jié)老人 -春節(jié)10-25
春節(jié)與臘祭 -春節(jié)10-17
各地春節(jié)食俗 -春節(jié)06-27
春節(jié)老人(FatherSpring)兒歌 -春節(jié)09-11
二院春節(jié)獻辭 -春節(jié)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