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1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淀造就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文化的基因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涓涓流淌。品讀中國文人,悟的是文人的詩作、人生經(jīng)歷,更是其獨有的人格魅力和價值取向。這也正是我們所應(yīng)該發(fā)掘、感知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一種理想追求。
《品中國文人》一書幾乎囊括歷史長河中各個時代具有鮮明特色的文人墨客:愛國投江的屈原,忍辱負重的司馬遷,溜須拍馬的司馬相如,豪放豁達的蘇東坡,憂國憂民的杜甫,浪跡民間的柳永,直擊人性的魯迅以及一群人生頗具傳奇色彩的文人,講述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政治仕途、愛情婚姻、文學(xué)成就、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使一個個充滿血肉與個性的文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們也同樣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缺陷,我們沒必要對其進行神化,而這也正是《品中國文人》的亮點所在。在書中,他們更加真實飽滿,更加具有親和力,他們的精神深深地融入進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
中國古代文人是一類特殊的社會群體,不同于西方文人,中國文人的人生經(jīng)歷大多與仕途有些許聯(lián)系,這在書中有所提及。這也造就了中國古代文人具有崇高的政治抱負與安邦定國的政治理想的特質(zhì)。儒家的政治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謂是集大成者,也就致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王朝的主流思想,成為歷朝文人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正是因為這種以匡扶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zé)任感,才使得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懷天下、敢于擔(dān)當?shù)奈娜耸俗,這樣的浩然正氣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朽的氣節(jié)。
書中有言落差導(dǎo)致無窮的思索與激烈的感慨,強者在逆境中變得更為強大,理性感性野性,強力推進瞬間噴發(fā)。這段文字很好的詮釋了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活力,辛棄疾在朝堂上的失意,擠壓著他,迫使他將生命的活力噴向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將苦悶寄于詩詞;司馬遷身體上的殘破,刺激著他,驅(qū)使他將生命的意義投向《史記》,將希望托予這本著作。生命的落差,使人體味人間百態(tài),讓人嘗盡人情冷暖,令人感悟世態(tài)炎涼,在這種摩擦之中,文學(xué)的星火卻熠熠生輝。
品中國文人,品的是詩詞,是人生。文學(xué)上他們是一代大師,令人艷羨,生活上他們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之人,頂著生活的苦難,迎著他人的排擠與嘲諷,甚至乎身體的摧殘,性命的脅迫,他們依然心懷天下,心系蒼生。文化的血脈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中國文人的靈魂深處。對我來說,這就是品中國文人的意義,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脈搏。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2
中國文人燦若星河,捧著《品中國文人》,不禁感嘆良久,或許是作者余秋雨式的筆觸,抑或是于丹式的誘導(dǎo),每一個文人都展露著自己的棱角,每一個文人都活出了自己的藝術(shù)人生。
掩卷深思,中國文人的特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從中國文人身上能讀到什么呢?
所謂文人,或許是幾分率真。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活準則,有著自己獨到的個性,仿佛世界與他們而相違。嵇康在青山綠水中打鐵,朝廷命官的多次舉薦,嵇康還是巋然不動,他安之若素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朋友亦如此。阮籍,堂堂七尺男兒,常常獨自驅(qū)車,漫無目的東闖西撞,行至路窮處便放聲如同孩子般大哭。他很痛苦。這是一種最悲涼的痛苦,這也是最真摯的文人。
所謂文人,是真實的`個體。陶淵明,他熱愛生活,熱愛百姓。卻不愛官場上的觥籌交錯,不愛君臣中的趨炎附勢。他退出,欣欣然。和著輕松的腳步,歡快的曲調(diào),奔向幽深的叢林,隱居起來。李白,似乎是一個榮耀的名字。然而洞悉作者獨到的視覺后,覺得李白是個糾結(jié)的個體,他一直在竹林隱士與翰林學(xué)士間蕩漾。他有著強烈的目的性。他也隱,但卻隱給朝廷看,隱給皇上看。
所謂文人,有天下為公的情懷。宰相司馬光,淡忘自我享受,酒肉長年不能食,蠟燭與炭火也是省之又省。這樣“吝嗇”的人卻為朝廷盡職盡責(zé),希望人民能夠酒足飯飽。杜甫也曾呼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精神,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所謂文人,有忘記個人恩怨的胸襟。蘇軾的仕途生涯一直坎坷,章淳輕輕改動幾筆,蘇軾就被貶到千里之外,甚至置他于死地。幾十年后,他們的命運互相調(diào)換,在蘇軾向朝廷緩緩而行時,章惇的兒子章援向蘇軾求情,蘇軾沒有得意的撫掌大笑,而是誠懇地回到“軾與丞相定交四十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并寫了治瘴毒的藥方。最大的寬容就是當仇人有難時伸出援助之手,蘇軾做到了,發(fā)自內(nèi)心。
文人亦君子。
在作者貌似平淡的筆下,血液與靈魂穿梭,文學(xué)與哲學(xué)交融,波瀾壯闊的把文人氣質(zhì)拉向一個新的高度。
而如今,文人氣質(zhì)似乎少之又少。名利,金錢,無一不充斥著我們的腦膜。肚子越飽,反而腦內(nèi)的空白卻越拉越大,心眼被食物越擠越小。如那些把先哲貶得一無是處自詡是文人的人,那些號稱能用一雙銳利的眼看穿世間百態(tài)的人,那些用著粗俗不堪的詞語卻以此為驕傲的人,都算不得真正的文人。
請你們留下文人素養(yǎng)來征服你們所謂的混沌世界。
所謂文人,應(yīng)是一捋銀髯,一身傲骨,人品與學(xué)品俱佳,不因世俗而改變自己。
所謂文人,你有你的舞臺,舞臺燈會打向你,你的本色讓舞臺由你主宰。
。ㄗ髡呔妥x湖南省常德市一中352班時的讀書筆記)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3
得到此書,如獲至寶,很想向旁人推薦,可又困于描不準對象。先生的書,國學(xué)之道,血性之筆,人性深處的哲思。
我愛有棱角的作家的書,只因我愛上有血性的文筆。正如此書,血液與靈魂穿梭,文學(xué)與哲學(xué)交融,把人文藝術(shù)拉向一個新的高度。
文人的世界,有道不完說不盡的美。這美,暇思無窮
眾看當代人的審美觀,舞臺上的吼吼叫叫,是他們無比頂級的追隨。百年之后,很多也只不過是臺上唱小曲的戲子,終究改變不了被人們娛樂消遣的角色。翻看歷史長河,多少杰出文人的光彩是無法掩蓋,每一個文人都有自己的棱角,都有自己的藝術(shù),影響著華夏人民千年的藝術(shù)。
歷史是河,文人就是河中那翻滾不停息的.波浪。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司馬遷則是最驚人的那顆駭浪,當科學(xué)家們拿著尺子衡量著長江與黃河的源頭,司馬遷則在幾前年前就拿起了尺,量下了華夏人民的源頭,秦始皇創(chuàng)下了萬里長城,而漢武帝培養(yǎng)了大史學(xué)家司馬遷。近來在雜志看到了一句這樣的話,南唐后主李煜,是失敗的皇帝,又是失敗的男人。我不禁有點吃驚, 李煜是失敗的皇帝,可是,又有誰可以寫出像《虞美人》這樣的千古絕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古今,誰有?
在政治上失意,好像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的遭遇,李白,杜甫,蘇東坡,誰沒有失意過?但好像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坎坷又是詩歌最好的養(yǎng)料。而李煜,只是一個選錯了職業(yè)的人罷了。
說李煜又是失敗的男人,那更是大錯特錯了!大周后與小周后,兩位絕代佳人,人稱東吳時的二喬。大周后與李煜靈與肉的結(jié)合,可畏是人類情感的顛峰,小周后得知李煜的消息,被氣的溢血而死。那個跳著金蓮舞的絕世美人,調(diào)戲著皇帝趙光義,大力的揮霍著為之建金蓮臺,等到七月七之日,趙光義垂涎已久的日子,窅娘翩翩起舞,在無比風(fēng)光的金蓮臺上,跳起了金蓮舞,她嬌娜的身姿始終是背對著趙光義的宮殿,絕世的容顏面向著南方,心里默默的念道,今天國主四十一歲大壽,窅娘為你跳金蓮舞。好感人的一剎那,原來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她得不到李煜,她的心卻這般忠貞李煜,放著大宋江山的娘娘不做,七月七日,她香消玉損。所以李煜,這不是文人的魅力,又是什么的魅力?
倘若李煜不是一名皇帝,而只是一個文人,那是國家之幸,因為他不適合做皇帝;那也是李煜之幸,那他可能不用受這個磋磨,生活想必可以順遂一點;但那肯定不是詩家之幸,那中國古代詩歌將會少好幾篇佳作!
這些矛盾讓人煩惱糾結(jié),也讓人幻想連連,這引人思考的魅力,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吧!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 】相關(guān)文章:
品中國文人之性情的作文10-01
品中國文人讀書筆記05-06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12-10
品中國文人讀后感(通用11篇)11-21
中國文人的風(fēng)骨初中作文04-27
中國文人的茶酒之濃作文05-06
試論中國茶文化與中國文人的審美取向04-27
文人04-29
中國文人的茶酒之濃作文(精選11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