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
這本書與以往的一些教育書籍有所不同,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整本書讀完,我最深刻的體會是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幫組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可是孩子成長又是一個極富個性的復雜的過程,但這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但是這種問題不是只憑幾句簡單的話或者一兩個舉動就能解決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加緊研究“教育智慧”的'問題,沒有“教育智慧”,也就沒有教學智慧,也就難以處理好教與學的問題。而這一切智慧又源于理性的研究。王老師認為,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與專業(yè)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教師應有研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而教育絕不可能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范式,因為我們的對象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生命體,整個教育過程,不僅要教育好學生,還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
我想教育智慧來自日常點點滴滴的教育教學實踐,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確對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呢?記錄分析這日常的點點滴滴當然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法。怎樣以科學的態(tài)度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實踐,王曉春老師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指導:
1.“擺脫‘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的束縛!蔽覀冎皇窃谔剿
2.“不就事論事,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3.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要特別注重家庭影響。
4.要客觀分析,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
5.要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假設多種可能性,不能做“單打一”的歸因方式。
教育智慧來自實踐,又指導著我們的實踐,讓我們在追求教育教學藝術的漫漫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擁有源頭活水般的教育智慧。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2
約翰。布雷恩曾經說過:“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讀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币槐緯挥挟斔粌H能夠給人以心智的啟迪,也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的時候,才能算是一本好書。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次外出學習偶遇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肖川,國內知名的教育學者,肖川改變了中國數(shù)十萬一線教師的閱讀習慣。一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兩年的時間里印到了十萬冊。這是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縱觀全書,他的寫作中時時處處飽含著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孩子對教師的關切。把人引向對教育,對社會,對時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雖為隨筆集,卻不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的思想火花。書中指出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沒有情趣和藝術,才情就會逐漸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純美的滋養(yǎng);沒有情趣和藝術,理想、信念、智慧與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動人的表達方式。記得南方周末有一句話:“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我想這種情感中一定蘊含著濃濃的人間真情。每當夜晚燈光下閱讀這本書時,它優(yōu)美的文字、豐厚的含韻、耐人尋味的哲理,讓我沒有了往日的躁動和不安,沉下心來靜靜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F(xiàn)將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和體會淺談如下:
一、教育的正確方向和方法。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內容和用什么途徑、策略與手段去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錯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轅北轍,越來越遠離真正的目標。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對于教育的方法選擇、使用和創(chuàng)造。作為教育者你要培養(yǎng)一個怎樣的未來的建設者呢?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是培養(yǎng)一個有創(chuàng)新,獨立的,大膽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領?激發(fā)他的內在動力,用更多的探索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帶給他更多的成功體驗和快樂。讀到這里使我想到,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適合學生發(fā)展,適應未來國家需要的一條正確的教育之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決定的,不是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教師決定的。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如果我們只顧埋頭趕路,我們怎么可以欣賞到天空的廣袤和美麗呢?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樣做,而不會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發(fā)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古人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強調的是精神的修養(yǎng),心性的修養(yǎng)。否則,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變成照貓畫虎、鸚鵡學舌、邯鄲學步的笑柄。能否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能否創(chuàng)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藝,取決于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取決于我們的學識的積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思考和方法的培養(yǎng),有時在教育學生上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學生的表現(xiàn)所影響,對學生的錯誤缺乏足夠的耐心,遇到問題沒有積極的想辦法,一味的指責抱怨學生,教育收效甚微。試想想如果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以平穩(wěn)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激發(fā)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fā)展。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的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思想是我們理智洞見的成果。你的思想越豐富,你就越加容易變得豐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貧乏的人看不到的東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較強,你有更強超越所給定信息而生發(fā)出新信息的能力。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精神的滋養(yǎng)。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我們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師,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課程內容,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這就需要一種文化的眼光,一種道義的承擔。能創(chuàng)造性的有取舍的使用教材,而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就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法寶。很多時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復一日簡單重復,我們也付出了大量勞動,卻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和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于“課本知識”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其實就是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師,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采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系、解決沖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思想和行為的深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xiàn)今的教育創(chuàng)新改革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不斷豐富提高自己。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終于有一天,我們的年華會老去,可我們的思想會在足跡中閃光,并將照亮前行的路。
三、教師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否則,誨人不倦是無休止的嘮叨、空洞的說教,是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環(huán)是:自己沒趣,還想方設法教導別人沒趣,最后弄個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兒童的苦役。
教師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前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頭讓他飲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論支撐,沒有理論作基礎,自我反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面對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駐,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熟知的一些優(yōu)秀教師,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體現(xiàn)著學與教之間的互動,學與教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而日深;教因學而益精,而益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jié),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教師的職業(yè)道德。
四、書的芳香。
肖川說:書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于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于油墨的氣味,那也是愛屋及烏。書中睿智的心的跳蕩,純美情懷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詩意盎然的表達,才是書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其實,世上能讓思想致遠的,什么比得過那一脈書香呢?書是有生命和靈性的。善待書——從著書到讀書,這是讀書人的本分。著書的人精心打磨,用道義和良知來寫作;出書的人注重品位,寧缺毋濫,精益求精;讀書的人居敬持志,切記體察,讀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讀出字里行間的意蘊。惟其如此,書中蘊含著歷久彌新的思想、古樸的智慧、永恒的真理,才有可能使書香永駐,是陋室溢滿書香,也使我們的中心蕩漾著書香。
當我們靜靜的閱讀時,我的內心便會有一種莫名的涌動,感受到內心的充盈與溫潤。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讀書之樂,樂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復返。為文學與藝術,往往可以追回人們曾經有過的生命體驗,或進入另一種向往的可能的人生。好書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對于“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了,書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备咂肺坏臅鴮τ谖覀兗仁谴白佑质晴R子。明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皶q藥也,善讀之可治愈。假如能夠經常感謝一本書,想念一本書,是一件多么讓人幸福蕩漾的事。它使我們此時的心情變得溫暖而柔軟。也許,還夾雜著一種絲絲縷縷的想說卻有說不出的感傷,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情感。
拜讀了這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啟迪了我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感悟和向往。我將在”流淌著智慧的光華,搖曳著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拓寬生命的廣度,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3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zhèn),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疤觳趴糠e累,聰明靠勤奮!毕忍斓穆斆鬟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fā)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睉蔀槲覀兠课唤處煵粩嘧非、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4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為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書是為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說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彌漫著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fā)散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致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閱讀沖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著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向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著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為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yǎng)人、為民主社會培養(yǎng)和造就自主發(fā)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5
這個暑假,我匆匆的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 100 個教育案例》這本書。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我反復的問自己?智慧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來,從一次次的教育失敗中反思而來。教師只有讀書,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實踐,才能擁有不竭的水源,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職業(yè)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其中的案例的之一,黃老師向王曉春老師求教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讀了這一段了解到王曉春老師的支招,真是受益匪淺。 在教學中, 原來的我沒有把握住學生生理、 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書中王老師的講解,了解到學生的注意有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動的收斂的,無意注意是被動的散漫的。如今,很多的學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東張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該干什么。他們雖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學習者” ,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的身上比較突出。這是教師最頭疼的。而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是:哪里聲音大,哪里色彩鮮艷,哪個人動作怪異,什么事情新鮮好玩,他就會往哪里看,這種情況小學生中表現(xiàn)很突出。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從他們生理、心理所處階段出發(fā),靈活多樣的采取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 一種方法集中連續(xù)實施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使學生感覺厭惡、疲勞,分散注意,從而出現(xiàn)講話、做小動作的現(xiàn)象。以一種方式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進行,降低學生的緊張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多以身邊熟悉和感興趣的例子介紹,甚至穿插一個故事,一個笑話,絕對不能單一化,從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讓學生松緊結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書中的精彩的案例很多,很能夠發(fā)人深思啟迪智慧,可惜自己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品讀。
王曉春老師,從教40余年,教學經驗豐富,本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管理問題”這五個側面,對普遍存在的真實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真是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思路獨特,發(fā)人深省,讀后令人深受啟發(fā)。這本書,我并沒有沒有全部讀完,但已經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教育智慧也不可少。愛與智慧互為犄角,才是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者。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6
感謝學校下發(fā)的書籍,尤喜《教育的智慧》。如果說之前的教育閱讀主要是為了尋求一些思想,一些理念,豐富并提升個人理論素養(yǎng)的話,那么,這本書,似乎更像一本索引,匯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思想,智慧,指引著你去歸類閱讀相關著作,誘惑著你去深入探索每一位教育家背后的故事,閱讀他們的書籍,思考他們的人生,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喜歡孔子,因為他的率直真誠,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好惡,從來都是以真面目示人,對于看不慣的人或事,他會直言不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薄袄隙凰朗菫橘\!”從表面上看,罵得有點過分,讓人受不了,如果細讀論語,耐心深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無非是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想想自己,人到中年,對于不合理的事情或者現(xiàn)象,不也曾經牢騷滿腹,憤憤不平嗎?即使在講座的臺上,也毫不避諱自己的觀點。雖然明知道我的生氣或者憤怒改變不了事實,但至少,我有說話的勇氣,我勇敢,真實地做自己,不奴顏,不眉骨,不虛假,不做作。身為人師,需要的是真誠的表達自己,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真誠的學生。
喜歡孔子,也因為他會做人生規(guī)劃:“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規(guī)劃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為有了自我規(guī)劃,更容易腳踏實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喜歡孔子還因為他的人生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喜歡孔子就要讀《論語》,不僅讀原著,還要閱讀他人對論語的解讀,比如李澤厚的《論語今讀》,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等。他人的解讀,同樣可以給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論語,了解孔子,當然,也更好的服務于教育。
喜歡蘇霍母林斯基,是因為他撰寫的一系列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細細想來,老蘇好像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外國教育家,那應該還是1988年事情了,從此以后,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影響我至今。
喜歡蒙臺梭利,是因為《童年的秘密》《發(fā)現(xiàn)孩子》《三歲決定一生》這些書籍,一度影響了我對孩子的教育。也因為孫瑞雪在中國堅持不懈的十年的努力,將蒙氏理念和中國國情很好的結合起來,創(chuàng)辦幼兒園,惠及更多地孩子,演講寫書,惠及更多家長。比如《愛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喜歡盧梭,一則因為他的成長之路——讀書,旅行,良師益友。簡單快樂,充實豐富。尤其是在工作繁忙,壓力巨大的時候,有好書滋潤心靈,有好山好水養(yǎng)眼養(yǎng)身,有好友陪伴左右,那該是人生最美的風景吧。而他的《愛彌兒》,一直是我床頭的.必備書籍,因為經常翻閱,書角都有些卷邊了。
還有蔡元培,陶行知,葉圣陶……這些中國的教育家,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動,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給我的教育行為帶來很大的改變。
教育類的書籍讀得多了,教育家的思想明白多了,自然也就看出了其中的道道,無論怎樣你理念我思想,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精髓,那就是“愛和自由”,這,是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孩子能夠茁壯成長的不二法門。
一杯香茗,一盆茉莉,一本好書,茶香,花香,書香,眾香相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和呼吸一樣自然,但也和呼吸一樣,必不可少!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7
任何時間都只能是具體的實踐,教育家的成功實踐也只是一種具體時間方式的成功,受時間、空間和文化的約束,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更不具備可重復性和可模仿性。我們需要學習而且能夠學習,是蘊涵在成功實踐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能夠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局限,超越意識形態(tài)、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尤其是超越教育自身的局限,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學校理想和學校精神。
教育實踐知識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成性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具備改造現(xiàn)實教育的自覺意識,提升我們創(chuàng)造新教育實踐的能力。
教育以人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活動)是一種發(fā)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
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清晰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人應有的權利、地位和價值,從而建立應有的尊嚴和個性。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具有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創(chuàng)造社會的思想智慧和實踐能力。
早在1948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就通過并頒布了《世界人權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1966年12月16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指出:“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同意,教育應鼓勵人的個性和尊嚴的充分發(fā)展,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毙纬珊团囵B(yǎng)人的尊嚴和個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普遍意義和基本價值所在。
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教學要使學生有心靈和精神的‘驚喜’,有‘獲得’的驚喜和‘成功’的驚喜。”
學生在良好教育的橋梁和跳板上不斷體驗從“放棄過去的自己”到“建構新的自己”的痛苦,并收獲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快樂,享受不斷超越自身限制,逐步登高望遠的幸福。
嚴格的教育不是家長或老師隨意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不是多挑刺、多否定,更不是棍棒之下的教育。嚴格的'教育是一種嚴肅的暗示,震撼心靈的教育。嚴格的教育還是一種理性的教育。理性是嚴格教育的標志。缺乏理性的嚴格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你確信什么,這個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很重要,好的教育者必然有自己的信條,甚至如宗教徒對他的上帝一樣確信無疑?墒,今天很多教育者沒有明確的信條,他們所做的幾乎就是保證每堂課顯性目標的達成,或者叫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一個人有怎樣的教育信仰,就會有怎樣的教育行為。信仰在心理上表現(xiàn)為對某種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動上則表現(xiàn)為以某種思想體系為準則去解釋和改造世界。沒有信仰、沒有向往,怎么會有確信的思想、堅定的行動?教育者不確信自己向著偉大的方向努力,而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怎么會是好的教育?所以,如何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教育信仰?這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人生課題。
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問題,認識不一樣,教育就不一樣。孟子確信,人性向善;告子確信,人性本無善惡;荀子確信人性本惡。孟子確信人性向善,所以主張“存心養(yǎng)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引導人反省自己、發(fā)現(xiàn)本心,后人稱之為教育的“內發(fā)說”。荀子確信人性本惡,所以主張“化性起偽”(意即變化先天的本性,興起后天的人為),強調后天的人為作用,也就是后天對人性的改造,教育的基本主張是隆禮重法,積累熏陶,即教育的“外鑠說”。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過“軸心時代”的概念。顧名思義,它是指一個對全部人類文化史具有控制意義、提挈意義和動力意義的時代。以孟子、荀子為代表的稷下學宮和以“希臘三賢”為代表的雅典學院,都是軸心時代的標志。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8
讀王嘵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最有感悟的是提到教師要有教育智慧。
現(xiàn)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yǎng)。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fā)現(xiàn)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xiàn)的背后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成為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優(yōu)化的“研究者”。如: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于是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為:“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庇谑抢蠋熼_始主動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談話“一開始涉及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退縮”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老師在獲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的情況下,經過長期努力得到轉化。王老師認為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問題的歸因錯誤,走了不少的“彎路”: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這也是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的普遍弱點”。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無用功。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為什么還不起勁呢?”解決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yè)能力,就如同醫(yī)生要能對癥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9
假期,我仔細閱讀了《當代教育家教育智慧》一書。書中有大家熟悉的魏書生、李希貴、李鎮(zhèn)西、竇桂梅、楊瑞清等名師的智慧魏書生老師的智慧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與責任。老師就是給孩子提供服務,要給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務,要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們人人有事做,讓班級事事有人做,沒有人沒事做,沒有事沒人做!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平常學習生活中,幫助管理班級,班主任可以積極地下放權力給學生。自己則牢固樹立服務的觀念。李希貴的教育智慧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李鎮(zhèn)西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非常重要,他們不同的教育人生和共同的教育情懷,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財富。讀此書感慨頗深,我的讀后感言是:一本好書如同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營養(yǎng)大餐,讓人食欲倍增,回味無窮。
感悟之一:樹立理想。讀幾位教育家的故事,雖然他們的經歷不同,但他們對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和忠誠實踐,都是令人佩服的。他們都想做最好的老師!關于做最好的老師,李鎮(zhèn)西有著獨特的解釋,他以為:“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jié),也是輝煌的人生。
感悟之二:親近學生。魏書生老師認為他的長處是對學生的`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關于親近學生,李鎮(zhèn)西老師說得好:不是我愛學生,而是學生愛我。學生都是愛老師的,關鍵是老師能否感知學生的愛。要親近學生,要多和孩子們接觸。首先在感情上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融為一體之后就基本上站在管理的制高點上了。孩子們從心底里佩服你、接受你,這時可以說嬉笑怒罵皆文章,你不用去特意多講什么東西。而且接觸孩子一定要帶著一顆童心,以一顆童心走進童心,這里面就包含民主的內涵。不是那種表面上蹲下來說話,李老師強調:蹲下來說話,你的心沒有蹲下來,身子蹲下來那只是故作姿態(tài)而已。教育無痕,親近學生,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愛與被愛的力量,方能體現(xiàn)教育的力量。
感悟之三:堅持積累。研究,就需要素材,需要有第一手實踐的事實與有關數(shù)據(jù)。素材、事實、數(shù)據(jù)都需要積累,而比較好的積累辦法之一就是寫日記。魏書生老師盡管工作繁忙,但這些年來,他一直堅持記日記。魏老師認為:寫日記還有利于研究自己、改變自己。很少有人寫日記讓自己狹隘、自私、消極、懶惰。神經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記中勸自己、鼓勵自己,要寬厚、要助人、要積極、要勤奮。這發(fā)自內心的勸說和鼓勵,同來自外界的勸說和鼓勵相比,作用更大。經常這樣勸說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靜、更清醒,更能寬厚助人、積極勤奮,更具科學頭腦。
總而言之,《當代教育家教育智慧》給我以無數(shù)的收獲和啟發(fā),他們嶄新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理論和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心中,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受益匪淺。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0
近期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書封面上對李鎮(zhèn)西老師的評價語是“一位真誠的教育思想者,一位執(zhí)著的教育實踐家”,其實在接觸這本書之前,就已經知道并接觸過關于李鎮(zhèn)西老師一些報道與介紹,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愛著孩子的老師,他長期擔任班主任與語文教師,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后進生轉化等方面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他的關于“關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當好老師”的教育理念也深入人心。在本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對他的教育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解讀與詮釋。
一、愛是教育的必要條件
如在“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篇中,他談到因為多年前出版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被貼了一個“愛心教育”的標簽,對此,他表示不認可,他的思想被誤讀為有了愛就有教育,他認為愛是教育的前提條件,但除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當老師需要愛心,這是都明白的事情,強調愛心是必要的,但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愛是萬能的嗎?愛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愛心與懲罰可以兼容嗎?老話題可以產生新討論。
二、教育家首先是教書匠
在“教育是藝術還是技術”一文中,李老師對“不做教書匠,爭做教育家”這句話作了剖析,這也比較困擾我的一個觀點,我們一面在提“不做教書匠”一面又在提“工匠精神”,兩個“匠”的意義是一樣的嗎?技術上升到一定層次可以是藝術,教育究竟是一門技術活兒還是一門藝術活兒。李老師鮮明大膽的提出,現(xiàn)在許多學校存在的普遍問題,不是“技術”過度,而是“藝術”泛濫,他認為在中國當下這一定的時期或一定的'時代,我們更應強調的是“最缺的東西”,我們一些青年教師現(xiàn)在過多地推崇或者說太迷戀“教育藝術”,但凡是人人都能夠拿來就用的東西,絕不是藝術。教育家必須是教書匠,沒理由鄙薄教書匠。
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李鎮(zhèn)西認為,學校創(chuàng)辦百年,顯然絕不只是培養(yǎng)了名人與所謂的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學生。他們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同樣為國家貢獻著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樣是學校的教育成果,同樣是學校教育成功的標志。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不管他是杰出者,還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勞,都是我們的驕傲。這一觀點顛覆了我們許多教育者固有的觀念。
這本書分四個篇章,每一篇章又都有很多文章,其中既有深入獨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分析,還穿插著作者對自己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輝的教育情懷的詩意表達,在本書,李鎮(zhèn)西提出對一些比較時髦的觀點做了自已的解讀,體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性與批判精神,這是李老師思想越來越成熟的表現(xiàn)。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1
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師,他當初的勞動和心血必定超過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們的辛勤付出,只盯著他們獲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變得偏狹,焦急暴躁,心理陰暗,乃至妒火中燒。如果教師有這樣的心態(tài),他的工作情緒會大受影響,非但不會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風還可能傳染學生。
一位教師在專業(yè)方面能走多遠。兩位退休的理科名師說,從學科而言,語文教師的`個人發(fā)展空間比理科教師大得多;因為他的思想情感體驗遠多于其他學科,他的想象力更豐富,創(chuàng)造的機會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別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
進德修業(yè)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一個勞動者來說,專業(yè)素養(yǎng)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對一名現(xiàn)代教師而言,持續(xù)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2
《閱讀點燃智慧:馮德全早教方案2》是我國著名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的經典成果之一。作者從嬰幼兒的認識特點和漢字的特色及閱讀的規(guī)律等方面,論證了早期認字閱讀的可能性,并從人才成長的角度論證了早期認字閱讀的必要性,有力地駁斥了“漢字落后論”“早期識字難”“識字影響智力發(fā)展”等種種傳統(tǒng)謬見,并提出了“生活游戲是嬰幼兒早期識字閱讀的最佳課堂”等觀點。作者詳細介紹早期識字閱讀的原則和方法,并提供了早期識字閱讀各年齡段的教學說明及參考教材。本書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創(chuàng)新性,又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論證有力,實例豐富,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無論是對嬰幼兒的父母、老師還是教研究工作者來說,本書都是極其寶貴的“禮物”。
???書中的第二講“生活游戲是嬰幼兒早期識字閱讀的新的里程碑”中說到嬰幼兒期的識字閱讀遠非只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游戲識字和習讀低幼讀物,催發(fā)智力和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性格,給孩子插上騰飛的一翼。因此,在早期對孩子進行識字閱讀可促進孩子的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
1.發(fā)展孩子的注意力
四五歲的孩子動則活躍,靜則專心,他們對故事、兒歌等極有興趣。所以,早期識字閱讀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及早鍛煉他們的有意注意,經過早期識字閱讀誘導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地發(fā)展起來。
2.鍛煉孩子的觀察力
嬰幼兒看一個字與看一幅畫、一張郵票有同樣的興趣,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陌生的、新鮮的、奇特的。孩子這時的識字全憑影響,而兩歲后的孩子就能觀察、分析字形結構,學習比較和辨析了,孩子的觀察力就可得到鍛煉。
3.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實在集中注意和用心記住的活動中鍛煉出來的。孩子從小做識字游戲,常常會得到贊揚和鼓勵,記憶人物不斷明確,記憶習慣就會很快養(yǎng)成,所以記憶效率大多就會直線上升,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打得較好的培養(yǎng)。
4.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人的思維和想象是須臾不能離開語言的,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就是“思維流”。人一旦離開語言,思維和想象及其參與的行為就不存在了,那就無異于動物看待世界一樣。然而從高層的.思維和想象的發(fā)展來看,對人影響最深的還是書面語言。因此,早期識字閱讀對促進嬰幼兒思維、想象的發(fā)展是最有明顯成效的。
5.陶冶優(yōu)良性格并培養(yǎng)七愛書的情操
早期識字閱讀接觸最早的自然是兒童文學,而兒童文學作品中最不乏勤勞與懶惰、善良和邪惡、勇敢與怯懦、創(chuàng)造與保守等方面的動人形象和他們之間的斗爭。這些形象對激發(fā)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感,健全他們的人格益莫大焉。
6.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和習慣
只有具備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主動吸取前人的學識精華,提出問題并加以研究,解決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的個性品質最容易在早期閱讀和日后的廣泛閱讀中獲得發(fā)展,所以早期識字閱讀能教會孩子學習。
可以看到孩子經過早期識字閱讀后會受益匪淺,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重視孩子們的早期識字閱讀,不但要做好自己指導孩子進行早期閱讀,同時還要對家長做好孩子早期閱讀的指導工作。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3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書,啟發(fā)感動頗多。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是以人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是一種發(fā)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也就是說,教育離不開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導學生前提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學生,這種尊重不僅要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還要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學過程,做錯了事,不要首先批評他,應該循循善誘給他講道理,要把他們當成一個生命的主體來看待,這樣的話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發(fā)展他。由是觀之,尊重學生是教育他們的前提和基礎。尊重學生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碼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也是新課程所追尋的基本理念。
認可的需要: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現(xiàn)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學生、中學生更需要家長、老師、朋友給予贊許和認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優(yōu)化他們正在成長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xiàn)他們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因為他們認為家長、老師或者朋友對他們的認可是對他們自身努力的一種最好肯定。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碼要求。
求知的需要:學生的主業(yè)當然是增長知識與才干,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傳道授惑是他們的主要責任,但對于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來說,未必能在知識的傳授方面給予多大幫助,但在獲取知識的態(tài)度和方法方面,卻能夠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錄求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完成學習期間的求知任務。
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個性多樣化,關注人性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本義,這個暑假無數(shù)教育家引領著我重溫和回歸教育的本義,讓我們一起《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起實踐以人為本的人性教育,一起為了快樂自由的理想教育而努力。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4
經校長向全校教師推薦,利用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學校發(fā)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讀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許多感觸,本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勸學》、《師說》、《學記》,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給我們從教者以無限的啟迪。
最初接觸《勸學》篇是在初中。當時所學是節(jié)選的內容,讀完之后,受益頗深。從“學不可以已”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一個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也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終身學習”。而今再次接觸《勸學》,并學習全文內容,更是了解到內容的精髓,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環(huán)境對人發(fā)展影響,以及學習的目的、程序、內容和方法等。為我們?yōu)楹螌W習、如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其精辟之處是無法用一言兩語總結出來的,只有親自通讀全文,才能領會其精華所在。
在《勸學》中,荀子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边@段話很好地說明了學習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斷地積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一的緣故。同樣道理,學,用心一也。
《師說》主要論述的是關于師道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從師的必要性,開篇就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以圣人孔子不恥從師為例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圣賢之道為誰所掌握,誰就是老師。不應該受地位和年齡的限制,從而不去向“老師”請教問題。更應該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義了教師的職責。這里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授業(yè)”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現(xiàn)在的教育觀點來說,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韓愈認為“授業(yè)”是為“傳道”服務的,充分說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學記》是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字里行間處處都閃爍著教育理論的光輝。它內容的主要精神,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師與生、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的經驗教訓!秾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能夠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明白自己職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老師,“師”的內涵很廣泛,“師”的底蘊更重要!秾W記》認為,當教師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敗的原因,才能勝任工作!肮示又,喻也”。也就是說,有經驗有修養(yǎng)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啟發(fā)誘導的方法。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引導學生,但不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他們,但不施加壓力;不把道理和盤托出。做到“和”、“易”、“以思”,就算是循循善誘了!秾W記》中有這么一段話:“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認為教師搞清楚了“為裘”、“為箕”、“駕馬”三條道理,也就懂得教育的途徑了。這給我們揭示了兩個道理:第一,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二,要重視練習,持之以恒,求其得心應手。
面對這么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地發(fā)現(xiàn)它、理解它、珍惜它、用好它,感謝《教育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的假期不虛度!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15
假期中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書中的教育案例好像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感覺每個案例都是那么的鮮活,從中我也學到許多的教育智慧。比起以前讀過的一些理論性很強的教育書籍,這本書讀起來更輕松,更加樂于去讀,從中也收獲了不少。
讀過了書中的一些教育案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個個場景也浮現(xiàn)在眼前,和書中的一些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做法也進行比較,也反思了一些做法,如果換一種方式可能教育的效果會不盡相同,這也就體現(xiàn)出了教育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是,一個學生在老師剛講完不許爬樹之后,他仍然爬樹,當老師問他問什么爬樹時,他的回答僅僅是:“找比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們,我就爬到樹上想看看他們在哪里!倍蠋焺t微笑的問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嗎?”多么巧妙的處理,讓孩子換位思考,引導孩子而不是去一味的去否定。想想自己在處理類似事件的做法,當老師講完要求,學生再次犯錯時,常常簡單的認為學生故意搗亂,想和老師作對,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引向了老師的對立面,從這樣的角度去說教學生,效果可想而知。而這位老師巧妙的處理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聰明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化敵為友的做法,讓學生欣然接受。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相類似的.情況,如果我們都能像這位教師一樣,把問題進行轉換來處理,那樣的效果會大不一樣。在《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中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思考。書中提到的100個案例,只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情況需要我們利用我們的教育智慧去處理。我想讀過每一本書,不僅僅是把書中的內容記住,更重要的是領會書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我們遇到不同情況的時候,能轉換處理問題的角度,并且能夠舉一反三!督逃腔蹚哪睦飦怼凡粌H僅是告訴我們處理這100件事情的方法,而是給我們提供了處理類似問題的思路,就像書中提到的一位專家用一種方法很奏效,但是遇到一名師范生,這個方法反而不好用了。教育就像醫(yī)生開藥方一樣,要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癥狀來開藥,不能千篇一律,要對癥下藥。對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針對每個孩子不用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適時的引導。每個孩子犯錯誤的背后,都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只有深層的了解,才能找到根源,就象醫(yī)生診病,要查明病根,才能準確的下藥。教育的智慧在哪里,需要我們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讀懂他們。
【教育的智慧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智慧」讀書的感悟12-09
「教育智慧」讀書讓教育更加美麗12-09
教育的智慧讀書筆記03-10
「教育智慧」讀書有甜12-09
「教育智慧」關于讀書的比喻12-09
「教育智慧」讀書的最高境界12-09
「教育智慧」讀書是讀給自己的12-09
「教育智慧」讀書永遠不能等12-09
《教育的智慧》讀書筆記09-02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11-04